为促进科教融合,增进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交流,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学科内涵、积极开阔视野,唤醒生涯规划意识,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于本学期组织学生赴大院大所名校和企业进行研学和参访,开启地学初体验之“大院大所名校篇”。
4月12日至14日周斌老师和白若蓉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广东,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参观交流。本次研学队伍由6名23级本科生,1名22级本科生和1名21级本科生组成。
第一站: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4月13日,大家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海洋介绍了地化所的基本情况。陈智强处长介绍了广州地化所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和读研的各项政策,为将来想要来地化所深造的同学们提供资讯。
接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干主任向大家展示了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的主要情况,诸如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学科建设情况。在讲话过程中,他借傅家谟先生的“学,思,锲而不舍”勉励我们无论是日常学习还是科研工作都要时刻保持积极性。
林莽主任展示了深地过程与战略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过程,此外他还以地球化学为主要切入点,系统性地讲述了有关地球化学的基本研究方向和基础原理,对同学们很有帮助。
接着在陈智强老师和陈键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地化所的重点实验室,包括大型烟雾舱,碳十四专用加速器质谱仪,二次离子探针质谱仪实验平台,高温高压研究中心等,各个实验室的老师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下午大家回到标本楼会议室进行座谈交流,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有疑问的方向,并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耐心解答。最后大家参观了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由讲解人员向大家介绍科普基地的组成,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楼梯上面贴着地层年代的贴纸,后面还有各种化石,矿物,岩石等等。经过此次广州地化所之行,同学们了解了地质工作的主要工具和研究对象,加深了对于专业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认知。
第二站: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
4月14日,同学们来到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在中山大学地科院的王玉琨老师和梁秋芸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地质矿物博物馆,矿物岩石标本和古生物化石、珠宝玉石、硅化木、大化石、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国地震台网实时监测大屏等陈列展示区。随后,大家又来到中山大学地科院的实验室参观。由实验室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各个仪器设备,包括光释光测年仪,SEM扫描电镜,稳定碳同位素,原子荧光光谱仪等。
参观之后,大家来到会议室,王玉琨老师详细地介绍中大地科院的师资力量、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情况。周斌老师和白若蓉老师也向中大的学生们介绍了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地科院的各项情况。南大校友刘志超老师还介绍了中大地科院的几个研究方向并启发了同学们思考利用新技术运用于新地学的方式和方法。
最后,同学们和中大地科院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期待未来可以有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感想
高语澄
本次广东之行,虽然只有两天,但却令我收获良多。通过与老师们的沟通交流,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师们对于科研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科探索,更好地去挖掘和培养我对于本学科的兴趣点。此外,这次广东之行也让我体验到广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令我在学科探索和文化体验上都收获颇丰。
金一心
在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于科研工作的热爱与投入。谈及实验室仪器,他们对技术与理论都了如指掌。在座谈会的交流中,我通过聆听报告与提问更深入地了解了老师们是如何思考科学问题的。对数据科学的应用是地质学这门学科信息化的热点与重点,而技术与知识都是日新月异的,要在学习与工作中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我们参观了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的地质博物馆,并与老师与同学相互交流,让我对未来地质学科研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阮航
我觉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所内各位老师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他们在介绍仪器以及工作内容时,无不洋溢着一种幸福之情,感觉他们真的完全沉醉于地化工作中,并且乐此不疲。其后与所内老师们轻松惬意的闲聊更是令人如沐春风。在地化所工作的学长说道,对古环境强烈的兴趣驱动着他不断探索未知,而兴趣二字,或许也正是我们选择未来人生道路的标志物。参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地科院,博物馆内精美的标本与贵重的矿物,令人叹为观止。美好的光阴总是转瞬即逝,在此次地学初体验中,无论是从眼界上,还是心理建设上,都是一次相当棒的体验。
徐书睿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我们了解到了所里两个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以及地球化学学科特点和深刻内涵,认识到地球化学是一个综合性十分强的桥梁性学科。在中山大学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地质矿物博物馆,其种类之丰富,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感受到了中山大学如海风袭来般的热情,也进一步感受到了地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魅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短短两天的广州之行,我们虽行不到万里路,却也胜似读了万卷书。
茅单文
我第一次参观科研院所,感受科研人的热爱与奋斗。虽然我们南大一行人数量不多,但是广州地化所的研究员们抽出工作时间,介绍学科前沿、专业建设,随行讲解实验室的仪器、目的和原理。一些研究员是南大地科毕业的,他们丰富的经历真正体现了生活是旷野不是轨道。研究员们鼓励我们学会学习的能力,时刻探索感兴趣的领域,这对我很有启迪。
图文:吴镔杰
审核:白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