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术交流,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4年推出“石话石说”系列学术论坛,并已成功开展了三次学术交流,在校内外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近日(4月11日),重点实验室再次在仙林校区朱共山楼A205会议室成功召开了为期一天的“石话石说”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行星地质演化与表面过程”,参加论坛的专家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和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重点实验室张爱铖教授为本次论坛的召集人。
王汝成教授致辞
在论坛报告开始之前,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汝成教授做了简短致辞,向与会专家与同学介绍了本院行星科学的研究历史、人才引进及近期发展规划。上午的学术报告由惠鹤九教授主持。秦礼萍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铬同位素的科学意义,然后重点介绍了铬同位素异常和质量分馏特征及在太阳系物质来源、早期同位素均一性及行星演化研究中的意义。缪秉魁教授介绍了各类陨石中辉石有趣的产状及成分特征并讨论了这些信息对陨石鉴定分类与母体地质演化的指示意义。李世杰博士详细报道了南极球粒陨石GRV 020043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与无球粒陨石Acapulcoite-Lodranite进行对比,提出了它们来自于同一母体的可能性及母体的可能结构。上午最后一个报告来自于谢志东教授,他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太湖地区菱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并讨论了对太湖成因的可能指示意义。
秦礼萍教授在报告
下午的报告主要涉及火星和月球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由张爱铖教授主持。林杨挺研究员的报告主要涉及火星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纳米离子探针分析技术及火星古地下水和有机物等相关的研究进展。肖龙教授回顾了火星探测历史,介绍了火星表面火山活动的形貌特征、分布和时代,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火星早期火山活动的历史。惠鹤九教授分两阶段介绍了月球水的研究历史,同时报道了关于月球早期水的最新研究成果。李雄耀博士通过介绍地球沙尘暴将与会代表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到行星表面的尘埃风暴,并详细介绍了月球尘埃环境、特性和尘埃运移机制等重要问题。论坛最后一个报告者是周琴博士,她介绍了最近关于内太阳系撞击历史的模型,并通过月球陨石中锆石和磷酸盐矿物的离子探针年龄学研究,讨论了月球早期多次大规模撞击事件的可能性,引起了与会代表热烈的讨论。
林杨挺研究员在做报告
肖龙教授在做报告
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对每一个报告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精彩纷呈的报告在下午近六点才宣告结束。
蒋少涌教授参加讨论
杨晓志教授参加讨论
李伟强教授参加讨论
李伟教授参加讨论
廖世勇博士参加讨论
博士生左书豪参加讨论
本次“石话石说”学术论坛得到了重点实验室师生及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石话石说”论坛将会继续下去,为重点实验室和院系相关老师与学生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论坛结束后,外地与会代表都对重点实验室的“石话石说”这种小而精的学术活动表示赞赏,并表达了支持这种学术活动一直办下去的意愿。